为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大思政课”教育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衔接作用,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推动思政课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做到让思政课“活”起来。
为了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践行“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11月14日下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课教师带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前往甘井子区革镇堡街道渤海社区开展“同心共筑文明城”实践教学活动。社区工作人员给师生们发放志愿者马甲和清扫垃圾的工具,并陪同师生围绕社区街道进行卫生清扫。师生们手持长柄夹、清洁袋等工具对居民小区进行拉网式的全面清理,将沿街路面、绿化带中的烟头、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捡拾清扫干净。大家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认真清理社区街道,经过2个小时的工作,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劲头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可。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只有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把学生带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才能更好地使思政课教学活起来。今后我们要始终坚持以‘趣’着手,从‘新’出发,从‘小’切口,打造有思想含量和现实意义的思政课。”本次实践教学青年指导教师王佳、李晶、孙晓宇、刘玉珠、修温馨说道。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和社区居民都充分认识到自觉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相信今后能够创建更加整洁、有序、优美的社区环境。同时更希望校社双方能够持续合作,深入开展共建活动。”渤海社区负责人再次肯定了校社合作的意义。
“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今天参加的这个实践体验活动,让我深刻领会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参加活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冯薇有感而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对于思政课教学而言,充分运用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微而不碎”与“大而不空”。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以社会生活为音、以社会生活为场,回应学生个体的现实需求,从而更好激发起青年一代的团结奋斗精神,更加心无旁骛、满怀希望地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文/修温馨(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胡立丽 于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