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9月8日,智能制造学院院长马希才一行五人前往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交流,并成功签订“重工装配订单班”培养协议。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本部总经理张铸国,人才开发中心主任罗锋等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交流伊始,在张铸国部长的详细讲解和陪同下,参观了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曲轴公司生产车间。张部长系统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员工培养机制以及精益变革路径。在数字化车间现场,智能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传统人工操作模式正逐步由自动化、信息化系统替代,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水平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访过程中,见到了两位07届毕业生,他们已从一线技术岗位成长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企业对职院校友发展的高度认可。
随后,双方在泉水基地办公楼会议室进行座谈。张铸国部长首先对马希才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阐述了大连重工的企业架构、管理模式、基地建设以及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具体培养计划。他特别强调,企业高度重视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期待通过订单班、实习实训、技术共研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院长马希才在发言中对大连重工装备集团的行业地位及人才培养成果予以高度肯定,并回顾了双方多年的合作历程。他指出,从学生实习就业、到聘请企业导师、再到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与大连重工的合作源远流长,成效显著。马院长形象地比喻道:“大连重工是制造人才成长的‘航母’,而我们愿与之共同组建驶向未来的‘舰队’。”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他进一步表示,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紧密依托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技术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设计与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即接触生产、在学习中参与制造”,从而扎实锤炼实操能力,深度塑造工匠精神。
马希才强调,此次签订订单班协议是双方合作水到渠成的新起点,希望未来能在更多维度展开深度对接,包括共同推进数字化产教融合、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探索智慧车间与智能制造生产线教学化改造等,真正实现“五金”共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最后,在双方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智能制造学院与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重工装配订单班”合作协议。订单班将依据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嵌入企业真实生产案例,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
文、图/邹雨(智能制造学院) 责任编辑/张晓晗 于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