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召开课程思政交流专题教研活动,旨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专业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路径,沈洋院长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会上,石桂名老师结合《通信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情况作专题汇报,为全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汇报中,石桂名老师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核心设计思路。她强调,思政建设需紧扣“突出思政性、结合专业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原则,坚决避免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目标,构建具体可衡量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实施层面,石桂名老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展开介绍。课前依托学习通平台,通过短视频、文字资料等形式,带领学生了解钱学森等思政人物事迹与“东方红一号”发射等重大事件,筑牢爱国情怀根基;课中以通信技术发展为主线,将“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搞科研、南仁东 22 年雕琢 “中国天眼”等案例融入教学,生动诠释科学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同时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模式,鼓励学生结合航天成就、志愿服务等案例分享思政感悟,变“被动听”为“主动学”;课后通过“6G技术发展进展”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将专业思考与国家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针对课程思政质量保障,石桂名老师提出“六步优化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构建优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细化教学环节、完善多元评价方式、开展持续改进。其中,在评价环节,打破 “唯分数论”,从教学目标达成度、内容适用性、方法有效性、环节合理性四方面动态调整;在思政元素融入上,注重时效性与针对性,如在9月18日课程中融入“九一八事变”历史教育,缅怀先烈、铭记国耻,近期亦结合杨振宁院士事迹,传递科学家爱国奉献精神。
此次研讨会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搭建了交流平台,石桂名老师的实践经验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后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持续提升育人质量,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图文/于雯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初秋彤 于林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