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企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工程项目技术应用集成日趋复杂、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的问题,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学院承接的教育部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项目团队与大连锂工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次调研研讨,校企联合制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8月22日上午,智能制造学院在白云校区9楼会议室召开教育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由副院长杜中一主持。
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系统部部长矫德余、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工程经理尚平,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技术培训主任郭肇强,大连锂工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项目经理张正男,大连锂工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王志豪,智能制造学院院长马希才、院长助理夏云才、教务处教务科长宋英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任陈晓娟及相关专业教师参加论证会。
马希才代表学院感谢各位专家对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大力支持,杜中一副院长介绍了此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的背景和要求等相关情况,专业负责人陈晓娟从前期企业调研、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依据、企业工学结合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介绍。校内外专家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进行了讨论。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工程经理尚平表示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能力锻炼以及在企业期间对现场岗位能力的锻炼,明确了现场工程师项目人才培养定位,建议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技术培训主任郭肇强肯定了方案中学生的培养方式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和动态调整管理的方式,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职业定位认知,职业规划能力和素质教育。专家组长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系统部矫德余部长表示方案中校企联合培养,增加企业专项教学比例,适当提前企业专项教学介入时间点,都可以锻炼学生现场解决问题和安装调试能力,在项目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可以借鉴参考既有教育部牵头建设的教学资源。大连锂工科技有限公司教育经理张正男表示,企业会全力支持学生的培养,尽早融入企业文化,将典型案例融入到企业导师的授课之中。大连锂工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王志豪表示将完善学生等级证书的培养。教务处宋英波科长就高职公共基础课设置、素质教育课程实施提出了建议。院长助理夏云才就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的安全提出了建议。
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专业教学团队前期调研充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格适切、课程设计精准、保障条件配套到位,实施效果可期。
杜中一对各位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专业团队对论证意见进行了梳理,学院将认真总结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依托校企联合,完善培养体系,开发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文/陈晓娟(智能制造学院) 图/尹姝昕(智能制造学院) 责任编辑/胡立丽 于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