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所向,绿意所至。2025年7月,汽车与船舶工程学院“绿洲青年·砺沙铸魂”暑期社会实践团第三年奔赴辽宁阜新市彰武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深入调研、躬身力行,用青春之力浇灌绿色梦想,在黄沙与绿洲之间写下奋斗注脚。
本次实践以“沉浸治沙一线、追问精神源流、感知时代责任”为目标,全面升级前两年调研基础,围绕“治沙精神的当代表达”“个体坚守与青年接力”开展实地采访、劳动参与、专题座谈、跟岗体验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沙之战”70年历史图景与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建设接力机制的理解。
三访彰武,不再只是“看见”
彰武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辽宁生态治理的重要节点。过去七十年里,这里从“一碗米半碗沙”的苦难之地,逐步发展为如今林网交织、绿色覆盖的治沙样板。
跟随侯爷爷体验一天,才懂得什么叫“坚守”
本次实践最具触动的一站,是与辽宁省劳动模范、彰武“民间治沙先锋”侯贵爷爷的共处与共劳。清晨六点,团队全体成员随侯爷爷出发,前往位于四合城镇南部的自种林区,开展“挑水—挖坑—栽苗—养护”全流程沉浸式劳动体验。
沙地地势起伏、风沙强烈、温度极高,劳动强度远超预期。实践成员在一锹一锹地栽树中,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在沙地里种活一棵树”的不易,也看到了侯爷爷二十余年如一日、2400亩林地亲手养护的执着与静默。
“我没有别的本事,就是认准了一件事就干到底。”侯爷爷的话朴素有力,却让青年学子陷入长久思考:在这个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我们是否还保有对一件事情长期坚持的能力与意愿?

思想的锤炼,行动的出发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普遍意识到:生态保护不是遥远的命题,而是青年一代必须主动回应的现实责任。无论是专业技能的融合,还是价值认同的深化,都应成为新时代青年成长道路上的应有之义。
将所见所思带回校园,将“绿色接力”延伸下去
“绿洲青年·砺沙铸魂”不仅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更是一段价值观塑造与精神力提升的过程。离开彰武的那天,团队成员在林地边合影留念,不少同学表示要将这段沉浸体验整理成宣讲课程,带回校园、带进团课,带入青年群体。
治沙的故事仍在继续,我们也将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