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由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交流和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示与体验两个环节组成。胡立丽介绍了本次交流会的目的与流程,强调了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成果交流与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拉开了成果交流环节的序幕。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春雨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思政课何为?》的成果交流。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李院长提出从聚焦职业场景,让思政内容“接职业地气”;创新教学形式,让职业素养“可感可学”;强化价值引领,筑牢职业素养的“精神根基”;联动专业课程,形成“思政+职业素养”的协同效应等四个方面,将职业素养中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担当等深层要素融入学生思想观念,实现“职业素养”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让职业素养从“外在要求”内化为“内在自觉”,最终培养出既懂技能、更有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技能”与“品德”的双向提升。

李春雨做成果交流与分享
专委会委员、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王远主任以《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学-思-践-悟”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为题目,就高职通识课《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享和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新成果,聚焦于此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学-思-践-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了充分解读,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王远主任通过实践案例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专委会主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春雨教授以《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为题进行交流。高职类型教育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在内容、路径和抓手三个方面具有职教特色,依据该逻辑起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思政素材开发与实施采用“两分四精六步法”:分类挖掘—分门定单—精细采集—精进改造—精良建库—精准融合。郑老师分享了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即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思政育人目标体系引领下的教学各要素“四侧一体化”进路:课程思政内容维度供给侧,因难见巧,课以载道,落实思政铸魂掷地有声;介体维度需求侧,因势而新,课以载情,实现思政润心育人无声;主体维度协同侧,因时而进,课以载德,保证思政育人众口同声;环体维度共融侧,因事制宜,境以载德,推动思政引领润物无声。在谈到推动成果继续深入研究的设想时,郑老师真诚期待兄弟院校的专家和老师们献计献策,组建跨校研究共同体,为推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贡献力量。

郑春雨交流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
在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示与体验环节,参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二十四节气非遗展和工匠馆。在二十四节气非遗展上,专委会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于林林教授详细讲解了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古人智慧以及非遗文化的育人内涵,精美的展品让参会人员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工匠馆里,大家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魅力,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高度契合。参观过程中,专委会秘书长栾鸾、委员刘冰、初秋彤带领参会人员体验了漆扇制作,在动手实践中切身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于林林讲解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智慧

文/初秋彤(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初秋彤 于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