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闻
  • “声”传薪火 “持”骋梦想
  • 我校第二十五届校园文化节之校园主持人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 日期 : 2025-10-29     点击量 : 376

      秋意正浓,诗意满园,一场声音与梦想的盛会璀璨上演。10月28日下午,作为我校第二十五届校园文化节特色活动之一的校园主持人大赛决赛于夏家河子校区育德楼西二阶激情上演。经过层层选拔晋级的16名选手以“声”为剑,以“梦”为帆,在舞台上各展锋芒,奉献了一场融合才华与激情的视听盛典。


    图片1.png 

     

      大赛邀请校团委书记唐成人、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蒋依诺、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苏传民、校主持人社指导教师戴晨、财经商贸学院辅导员张田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原庆贺、乡村振兴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辅导员吴平一等担任评委,为比赛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为全方位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本届大赛决赛匠心独运,精心设置了两大特色环节,打造了一场集专业性、文化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彩赛事。


      在“特长焕声”展示环节中,选手们打破传统主持的单一模式,将朗诵的深情、声乐的婉转、舞蹈的灵动、方言的独特韵味、非遗技艺的精湛、配音的多样表现等多元才艺巧妙融入主持场景。他们精准匹配文化节目、儿童节目、美食栏目、地域特色栏目等不同主持情境,将个人优势与主持需求深度融合,不仅彰显了选手们的多维才华,更体现了新时代主持人“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让现场师生赞叹不已。


    图片2.jpg

     

      进入“非遗‘声动’推荐官”环节,赛事氛围被推向高潮。选手们从点茶、剪纸、皮影、连绣、皮艺、炻器、布老虎、漆扇、花馍九大非遗主题中现场抽签,即兴命题。她们化身我校非遗文化的青春代言人,用生动的语言追溯非遗历史渊源,将千年技艺背后的故事徐徐铺展;以鲜活的表达解读传统技艺所承载的匠心精神与民族智慧,让沉睡的文化遗产在校园舞台上“活”了起来。这一环节成为本届大赛中极具文化厚度与情感温度的亮点,让非遗之美在校园落地生根,也让主持舞台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广阔天地。
     
    图片3.jpg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学前教育学院的刘蓝琪与高莹鑫成功摘得“金话筒奖”;乡村振兴数字经济产业学院马天宇、学前教育学院郭思琪、周文莉摘得“银话筒奖”;并与财经商贸学院的赵琦佳、艾拜杜拉等五名“铜话筒奖”得主共获2025“校园十佳主持人”称号;同时,刘蓝琪荣获 “最佳台风奖”。戴晨老师在点评中表示:“主持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思想的传递。希望同学们以声为媒,传承校园文化薪火,坚定理想信念,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讲好青春故事,传播职院好声音。”
     
    颁奖.png 
     

      “声”传薪火,是文化血脉的赓续,是时代精神的接力;“持”骋梦想,是青年志向的昂扬,是未来舞台的启航。学校将持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深化实践育人,引导广大职院青年学子用声音点亮希望,用行动书写担当,肩负起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时代使命,为校园文化注入蓬勃生机与深厚底蕴。


    文/李宛兴(24级学前教育(三校)班)、晏佳羽 责任编辑/初秋彤于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