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职院
  • 【当代工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花开天下
  • 日期 : 2023-10-23     点击量 : 3163

    微信图片_20231121143220.jpg

    文|金雅银

     
    清风不会自来
     

      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对当下的职业教育来说,是热词,也是关键词。这份热度来源于教育部2022年印发的一份文件,要求到2025年建设约150家市域产教联合体。


      2023年9月4日,在教育部发布的首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中,大连金普新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上榜。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职院”),正是这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直接参与者。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个新名词,却又不是。“以前不这么叫,但都是向着这个方向做的。我的经历就是这么来的,足以证明。”作为职院的毕业生,大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一号线司机班长宫晓颇有感触:“2012年,那时大连就一条轻轨,还没有地铁,相关专业更是凤毛麟角。”


      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为市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支点。大连职院产学研协作办公室主任孟祥忠回忆,虽然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市域产教联合体,但学校很早就捕捉到一丝预兆,立刻设立了新专业。“设新专业不能随心所欲,是要上报申请到教育部门,再层层上报审批的。这个流程严格且漫长。但幸运的是,政府不仅为这一流程主动做了减法,还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和职院搭桥,这才有了大量储备的生成,像宫晓般的地铁适配人才。”


      随着多线路的开通运营,大连地铁人才告急,职院便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先后成立“大连地铁驾驶员”“大连地铁中控班”等“订单班”,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产和教直接接轨,彻底解决了供需问题。”孟祥忠说。


      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辽宁省品牌专业。这里的学生多是同档考生中的佼佼者,都是冲着专业的品牌和高就业率而来。宫晓走的便是“订单班”这条路。多年来,宫晓扎实和完善各项岗位技能,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数十项荣誉。而他,仅是从市域产教联合体走出的沧海一粟。


      一流企业引领、众多企业参与、多种形式并存,冥冥之中,职院早已明确了发展路线。“一方面,加强与大型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如成立智能制造学院和数字技术产业学院,组建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大连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等;另一方面牵头组建中小微企业理事会,成立大连汽车维修行业中小微企业理事会、应用韩语专业中小微理事会,为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服务。”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周东恩坦言,联盟成立以来,学院围绕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开展了很多接地气的工作。如今,与学院合作的幼儿教育类企业已达70余家,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


      在大连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康养与生物技术学院合作企业达30余家,除了涉及省内,业务还拓展到北京、江苏等地。“平台的搭建,使我们的学生非常抢手。今年,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1名学生已被沈阳一家养老服务企业预定,从11月份开始进行8周的跟岗实习、16周的顶岗实习,工资不低于当地水平。”康养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李爱红说。


      “如果没有这些前期蓄力,清风不会自来。”孟祥忠说,2023 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省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工作。“项目以省为单位申报,指标少、规格高,竞争异常激烈 。”接到通知后,大连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成立专班,由金普新区管委会、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牵头,以共建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挖掘区域产业优势、评估人才需求走势,找准产业创新创业高点和行业发展难点,联合4所高职院校、6所本科院校、7所中职学校和7所科研机构及区域内25家骨干企业,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这才有了文章开篇脱颖而出的那一幕。


    企业微信截图_17007202148807.png


    微信图片_20231121143258.jpg

     
    机遇与挑战
     

      有了联合体的加持,今年9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变得很不一样。教室里、实验项目旁,学生因有了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少了很多打游戏的闲暇,很多人选择坐在电脑前构思建模,钻进实训楼与机器“磨合较劲”。


      最特别的,当属“校中厂”“厂中校”的建立。走进职院财经商贸学院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客服服务流程跳出书本,具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设施设备上,京东投入的是客服专线,我们提供场地、软硬件设备等,共同建设实训中心。同时,每个班京东还专门派人跟踪指导,让学生快速融入客服服务工作,并签订三方协议书,保障学生的相关权利和义务。”财经商贸学院院长李飞坦言,别看服务人员是学生,可提供的都是标准化的专业服务,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京东。


      谢志洋就是其中一位。这位来自辽宁本溪的营销专业毕业生,读书时在“校中厂”实训做客服工作,毕业后进入江苏京东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通过“厂中校”——劳模工匠进校园、职校教师进企指导等提升技能,很快成长为管理层人才,进入公司人才储备库。


      不难看出,多主体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鲜明特点之一。但在孟祥忠看来,这也意味着潜在的阻碍。


      “在没见到真人上岗出效益的情况下,让企业投入,其实挺难的。”小微企业用工需求小,无力承担一个学徒班的培养任务。如何突破小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壁垒,是孟祥忠一直思考的问题。“有了联合体就不一样了,不仅完善了顶层设计,还依托省级减税免税、贷款优惠等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目前,职院构建了“一对多”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即一个学徒班对应多家企业需求,同时建立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素质能力课程+专业培训包+个性发展课程(不同企业)”的新课程体系,学生在专业平台上学习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能力,在不同企业的岗位上定向学习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人才供应链的跨企业式精准供给。


      但并不是所有联合体,都能为困局找到一个突破口。


      在2022年教育部印发《通知》后不久,全国多地成立产教联合体的新闻接连见诸报端,山东、广东、浙江等地的产教联合体纷纷“上线”。但以资产划分、产权界定为核心的所有制问题却给产教融合带来了一定阻碍。“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由于隶属关系不同,经费渠道各异,多数单位自成一体,要实现产业园区、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与地方的同频共振,如果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联而不合’的现象就会出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欧阳忠明建议,政府要落实规划、指导、协同、监管等职能,“引导基层政府大胆试、大胆闯,比如,可以由政府牵头打造一到两所混合所有制的产业学院作为范本。”


      在实践过程中,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牵头组建学校理事会,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理事会理事长,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职业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区领导担任副理事长。理事会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校地合作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理事会—合作委员会—项目联管会”三层组织结构,实施“规划决策—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三级运行模式,为协同育人提供了组织保障。


      坐落于唐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曹妃甸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吸引中车唐山公司成为职教集团副理事单位,聘请公司董事长担任集团副理事长,构建“高层协调决策、中层共商执行、全面质量控制”集团治理模式,让深度融合行稳致远。


      路径在多方探索中,也渐入佳境。“未来,希望由学院来集聚联合体内各类产教资源,让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共同制定产教联合体发展规划。”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金融产业学院副院长李元表示,“如今,联合体已化身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发动机,轰隆作响中,改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