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今年暑假期间,汽车与船舶工程学院组织了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团队走进乡村、企业、学校,全方位开展思想引领、组织建设、文化活动、创新创业等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主题,实践内容结合学院优势和地方需求,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整体层次,也在基层汲取了成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据统计,汽车与船舶工程学院学生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率达91%,其中有2支省级项目团队,3支校级项目团队,76支院级项目团队,并有4名学子获得“返家乡”优秀志愿者称号,实现了以多元化的暑期社会实践形式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业精于勤 打造高质量的省级品牌团队
奔赴万亩松林 感受治沙精神伟大事业
绿洲青年团队走进万亩松林
队长吕佳熠向侯贵爷爷学习造林知识,院团委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先后前往彰武考察治沙精神
品鉴辽南炻器 感悟非遗智慧
为了探寻辽南炻器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传承工艺的坚定信念。2023年暑期实践团队赴大连金州刘家窑及炻器大师工作室进行参观调研。
邢岩大师向同学们介绍辽南炻器
泥火交融中传承非遗技艺,炻器制作工艺彰显工匠精神。通过此次实践调研,实践队成员满怀着诚心与热情,立志为炻器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奉献青春活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砥砺向前!
躬身基层实践 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汽车与船舶工程学院4名学子获得“返家乡”优秀学生称号,2022级轮机2班钱鹏宇在盘锦市双台子区总工会任职文化宣传员,2022级汽营1班王博然在黑山县团委任干事,2022级汽修1班李飞燕在广西博白县政协办财务室任干事,2022级汽制1班张雨欣在凌源市东城街道木兰社区工作。
汽车与船舶工程学院4名学子获得“返家乡”优秀学生称号
涵养家国情怀 豪情实践神州大地新气象
新时代赋予青年新使命,新使命呼唤青年新作为。汽车与船舶工程学院各团队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发挥专业优势的同时将专业知识优势有效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共形成4篇成果,多面的实践成果记载的不仅是团队成员协同合作的成绩,更多的是在实践中的满满收获,诠释了“找苦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彰显了我院学子以自己的足迹踏实地兑现着青春誓言。

齐鲁大地帮帮团队员采购学习用品
齐鲁大地,留守儿童面临着生活和教育的挑战,缺乏关爱和支持。2023年暑期实践团队在山东省临沂市、青州市、东营市同步开展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的学习辅导和学习资源。同时,我们还捐赠了图书和学习用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支持,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根据了解到的需求和心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支持。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让父母与孩子保持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成长情况,共同关心和照料孩子的发展,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爱,实践活动在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担当·奋斗”的汽船学子必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胡与辰(汽车与船舶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胡立丽 于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