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闻
  • 社会事业学院召开 “课程思政”线上研讨会
  • 日期 : 2020-06-17     点击量 : 7911

        各门课如何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为落实《纲要》精神,遵照学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求,6月15日上午10:00,社会事业学院召开第三次教职工理论学习线上研讨会,全体教职工,尤其是一线教师围绕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成育人合力,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际展开热烈研讨。
     
        会上,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岩松传达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带领全体教职工详细解读了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全体教职工就如何做好“课程思政”设计,结合自身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讨论。与会老师一致认为,应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进行专业课思政建设,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这里将部分老师的发言,摘录如下。
     
        孙晓杰:“多维一体”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加强学生的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让学生不仅在学校的时候感受学校的温暖和关怀,离校后每每想起学校的点滴也能拾起自己的美好回忆,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社会上实践自己的价值。第二,在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新的环境下师生有效的互动。可从坚持生活化教育理念和发挥隐性教育作用两方面入手。第三,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培育工作网络,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和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让三者形成合力,逐步达到“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效果。第四,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丰富我校学生活动内容。如红色景点构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志愿者服务广场、流动书库、社区学生兴趣学校等一批饱含社区特色、洋溢青春活力的基地,从而实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化、生活化。同时,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实现“走出去,引进来”,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
     
        张铭:身为辅导员,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类课程教育的静心设计和有效开展,如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弘扬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领域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从而实现身心灵的收获和感悟;进一步弘扬学院敬老文化,深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与班导师双向培养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制度,让课程思政落地开花。
     
        金磊:作为一名辅导员,学生思政建设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立德树人又是我们思政建设的根本任务。在职院作为一名高职学生的辅导员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有方向的培养学生的政治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强化文化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培养学生具备走向社会的能力。一要提高个人修养;二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三要开展法治观念教育;四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这四个方面强化落实。
     
        高琳:优化教学体系,让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思政理论要全方位地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必须进一步探索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上,教师应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改造,进而修订课程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计划,逐步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体系框架。通过深入挖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背后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综合素养课程体系与思政教育体系相呼应的课程体系。
     
        刘志敏: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通过丰富案例、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树立为老人服务光荣的职业理念,提升专业和职业认同感。在老服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老服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老服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课程所涉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来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引导学生好好学习,能迅速成长为优秀的青春养老人,为养老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单丽华:结合全国大学生共上一堂思政课,特别是冯秀军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融入思政理念,《法律基础》课的重点就是:一是号召大学生树立责任心,建立法律意识,培养自己的使命感;二是让学生了解中国40年司法体制改革的前后过程,尤其是对一些涉及百姓民生权益的具体的司法制度的改革,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能够增强维护中国法治建设的信心,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三是帮助自己或家庭遇到法律问题的学生打开心结,梳理模糊意识,建立信心,找准维权途径。
     
        侯晓霞: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训、作业各环节。要推进教材内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课件、进考试。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在养老护理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敬老爱老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在培养精湛护理技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老人,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一名优秀的养老护理员。
     
        王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学生,除了知识的传授与教导,人格的养成是更为重要,要首先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和充分的学识及能力,才能成为建国的栋梁之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修行”是学生的行为,“引领”则非老师莫属。价值观不是教出来的,它的获得需要有意识地融入在不同学习场合,需要将价值引领巧妙地融合在原有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捕捉”,去塑造,然后同其他知识和专业技能一道去建构起自身知识体系。在人生道路上,在求学经历中,老师正确的指引就如同大海的航标,学生们能更快地、更节约成本地找到正确的航道,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是保证不偏航的重要航标。
     
        刘云云:身为专业老师,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建设。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因此,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针对医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仁心教育,在培养康复护理技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长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韩金: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课程。因此,把“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一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虽是舶来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甚至早于西方。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政要素都可以无缝对接地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
    二是根据课程的不同,从总体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思想。梳理高职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紧扣人力资源管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激人、留人”几个模块,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
     
        刘世鹏:作为而一名专业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讲好专业知识,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资源的建设,让课程思政更有深度,让专业知识更有温度,真正将思政教育融入培养优秀人才的全过程。就我自身而言,应该结合自身教学的课程特点,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做到三个自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有思想、有文化、有技术、有情感的新时代优秀养老护理人才。
     
        李晓明: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育人功能,用思政工作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教学目标上,思政的刚性要坚守。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层面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将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高职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在学知习技的同时,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让公共课、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都要承载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教学内容上,思政的鲜活性要放大。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知识化与技能化的组合,既要提高学生的技能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管理和疏导工作。
     
        刘桂华:高校的教育要立德树人,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的将课程思政的思想概念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才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同时专业课教学结合课程思政也能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融入思政理念,紧密结合国家大政方针,确保学生政治上合格专业过硬二者兼备。
     
        穆秀英: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今明两年再高职扩招200万的战略任务,应该说高职百万扩招是我国经济产业转型背景下,对社会人才再教育的重大举措。而课程思政是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是专业课程在思想层次上的教学范式。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要把思政教育和专业结合起来,将育人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拓宽课程思政覆盖面,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王艳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教师责无旁贷应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应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全员育人的高度构建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言传身教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强化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效果,结合所教课程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践行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
     
        王允: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尤其用好疫情期间涌现出的鲜活素材,加强线上课程思政,将育德与育心相结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及本次抗“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厚植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要积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挖掘专业课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努力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三全育人大格局。

     

        会后,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深入认识,大家一致认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应从改革课程教学目标,搭建思政资源平台,创新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推进落实。

     

     

     

     

    文/王允(社会事业学院)  责任编辑 魏岚